2012年8月7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宁教授来新疆畜牧科学院作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院长王力俭主持。院党委书记何海源、首席科学家陈静波及科管处、各研究所负责人和科研人员近百人聆听了李宁院士的学术报告。
李宁教授是国际著名刊物《Animal Biotechnology》等杂志编委,WCGALP(国际遗传学应用于畜牧生产)国际委员会委员,中国 “国家农业基因工程产品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副总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发育与生殖专项”专家组副组长,“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反应器”重大专项专家组组长,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两项,“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表彰和奖励。
李宁院士作了“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的诞生、发展、与孟德尔遗传的关系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等。拉马克获得性遗传又称为“表观遗传学”,最早于1809年由法国科学家拉马克提出。获得性遗传是与以DNA序列为遗传物质基础的基因遗传不同的另一种遗传,通俗地讲就是外界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得到了遗传,其遗传不依赖于DNA的复制,但与发生在DNA及组蛋白上的甲基化、乙酰化修饰,以及近几年发现的微小RNA分子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获得性遗传是突变选择学说的必要补充,它在生物种群的进化、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疾病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报告中李宁院士用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证据,分析和探讨了动物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否能够遗传给子代?是通过什么机制来遗传?体细胞获得的性状如何传递给生殖细胞等当前获得性遗传的热点科学问题。
会后,李宁院士还与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就获得性遗传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获得性遗传对动物生产的影响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