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20日,新疆畜牧科学院在乌鲁木齐市明园新时代大酒店召开“新疆褐牛高档牛肉鉴定推介会”,展示我院畜牧研究所肉牛课题组十余年来围绕新疆褐牛高效安全生产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承担完成新疆科技重大专项《新疆肉用牛羊标准化生产技术与示范》和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任务形成的重大研究成果、生产技术体系以及高档牛肉产品,为新疆褐牛走出新 疆,走向全国进行展示与推介。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吴迪铭、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夏尔甫丁·夏木西、自治区畜牧厅首席兽医官孙浩、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吾拉孜别克·索力坦、新疆农科院院长陈彤、伊犁州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侯建新等相关部门领导以及畜牧厅、科技厅、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等有关人员以及我院党委书记何海源、副院长巴合特别克和院属各研究所(中心)、机关各处室的领导、专家等参加了此次鉴定推介会。会议由王力俭院长主持。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中国烹饪协会边疆秘书长、中国肉类协会祁丽芳主任,中国烹饪协会快餐专业委员会薛文秘书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孙宝忠研究员、新疆畜牧科学院郭志勤研究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工与质量控制岗位团队成员李海鹏副教授、新疆烹饪协会程桂芳秘书长、新疆饭店协会高俪珍秘书长、明园新时代大酒店行政总厨和特级厨师组成品尝鉴定专家组,依照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了牛肉品位鉴定。
此次推介的“新褐源”和“伊褐源”牌高档牛肉,是以新疆褐牛为母本,导入加拿大肉用瑞士褐牛血液,在培育新疆褐牛肉用类型(雏形)的同时,依托新疆丰富的天然草场资源,在牧区繁育、吊架子至12月龄,进入农区进行为期380天的全舍饲育肥,根据不同阶段生长特点,综合营养调控、脂肪分流、均衡营养等技术集成配套以草饲生产技术为主的新疆高档牛肉技术体系。利用该技术生产的新疆褐牛育肥活牛,依据农业部西部育肥公牛活体评定分级标准全部达到良级以上,部分达到特级和优级;依据欧盟胴体等级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R及R以上级,达到欧盟生产水平;依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肉牛西餐红肉分级标准评价,全部在特级及优级以上。同时应用该技术进行淘汰母牛生产优质牛肉试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肥育淘汰母牛活重、胴体重、屠宰率以及肉质各项指标均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同时达到国内优质肉牛生产先进水平,为新疆优质高档牛肉产业化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品尝鉴定专家参照《GB/T16290-1996 感官分析 方法学 使用标度评价食品标准》,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肥育公牛牛肉肉色鲜艳、组织细腻、外观诱人,产品外观达到欧盟及国内高档宾馆饭店西餐红肉等烹饪加工原料的质量要求;熟制牛肉组织细腻、鲜嫩多汁、滋味浓郁、香气纯正,整体食用品位高档。肥育淘汰母牛肉脂肪沉积明显、肉色红润、外观诱人,产品外观基本达到国内高档宾馆饭店中、西餐与涮制牛肉质量要求;熟制牛肉鲜嫩多汁、滋味纯正、香气浓郁,整体食用品位高档。不仅适于烹制中、欧式高档红肉菜肴与民族涮烤菜肴,且在国内大中城市高档欧式西餐、中餐、快餐牛肉菜肴市场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与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