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畜牧研究所褐牛创新团队前往新疆塔城市天孚褐牛牧业有限公司开展专项技术对接,针对新疆褐牛高档肉生产体系中存在的育肥周期偏长问题,与企业协同推进营养调控与基因选育核心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犊牛早期去势与饲喂转化率关键环节效能瓶颈。
团队围绕“缩短育肥周期”与“提升肉质等级”双重技术目标,建立系统性改良方案。通过制定涵盖体重、13项体尺指标及超声波活体检测的犊牛早期筛选标准体系,将传统8-10月龄的公牛阉割节点优化至2-6月龄。结合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创新开发分段精准饲喂技术,实现日增重提升与脂肪沉积调控的双重效果。目前已完成两批次共计110头试验牛的科学育肥试验,22月龄个体肌内脂肪含量达5.9%,日均增重较常规饲养提升11%。
在遗传改良层面,团队联合企业组建了300头规模的青年母牛核心育种群体,运用基因组选择技术对大理石花纹形成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筛选,构建跨代遗传改良模型,预期可实现每世代缩短屠宰月龄2-4个月。后续将重点开展寒冷牧区适应性饲育试验,同步完善标准化技术规程,为建立行业技术规范积累实证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