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阿勒泰地区召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启动会议,标志着我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面启动,全地区每年可享受政策补助资金2.6亿元。
会上,地委副书记朱天舒首先传达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并宣布我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面启动。
2011年,国务院决定在新疆等8个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奖励政策主要包括草原禁牧补助、草原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综合补贴等,五年一个周期,新疆每年可获得20亿元奖补资金。按照自治区初步核定的基数,我区每年可享受政策补助资金2.6亿元,五年共有13亿元资金。
会议指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新疆草原全覆盖、牧民全惠及、资金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一项牧区惠民政策,为实现草原牧区“转人、减畜、转移生产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区草原面积大、分布广,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各县(市)、喀管委、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科学制定奖补标准,加快信息采集录入制度,全面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明确禁牧和草畜平衡管护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工作经费,推动奖补政策的全面落实。
会上,地区领导还与各县(市)签订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责任状。行署副专员赵杰参加会议。
相关链接:阿勒泰地区草场严重退化面积达40%
阿勒泰地区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境内有可利用的草原面积1.08亿万亩,占全疆的15%,其中草场承包面积1.06亿亩。近年来,我区全面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草原保护三项基本制度,相继实施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恢复过程,稳步推进牲畜机械化专场和舍饲圈养,积极发展奶业、牛羊育肥和特色养殖业,大力推进牧民定居,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草原生态得到了有效改善。据统计,荒漠草原区草地植被覆盖程度最低由禁牧休牧前的5%提高到15%,河谷平原由20%提高到40%。但受自然条件和超载放牧、滥垦乱挖及传统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草原破坏程度大于保护力度,草原产草量极度下降,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地区草场严重退化面积达4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地区草原畜牧业协调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