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2011年新疆草原生物灾害偏重发生,预测发生面积2.36亿亩,涉及全疆14个地州。其中鼠害危害面积8542万亩,虫害危害面积4360万亩,毒害草发生面积10226万亩,牧草病害发生面积507万亩。
为做好2011年新疆草原生物灾害发生趋势预测,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在全疆14个地州、60余个县市进行的鼠虫越冬基数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生态环境、鼠虫灾害发生规律、历年防治情况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形成了《2011年新疆草原生物灾害发生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认为,2011年黄兔尾鼠、大沙鼠、赤颊黄鼠、鼹形田鼠等害鼠,主要在北疆各地的草原发生危害。黄兔尾鼠和大沙鼠保持较高的数量水平,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形成严重威胁。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等土蝗,主要在北疆各地的草原、农牧交错地带发生危害,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亚洲飞蝗在部分地州的湿地和水域,存在发生危害的可能。中哈边境区域存在境外蝗虫发生迁入危害的风险。草地螟在和田地区昆仑山区草原和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人工草地、农牧交错带及部分湿地草场和局部山区发生。塔城北部地区经济作物田间及林带有草地螟发生,有向草原地带扩散的可能。
目前,自治区治蝗办和地州有关部门已加强害鼠发生区的监测力度,制定了详细的防治预案,采取应急防治和生物治理并举的手段进行鼠害控制。在黄兔尾鼠、大沙鼠发生区,做好飞机和人工投撒毒饵灭鼠的准备;在一般危害区,继续实施招鹰灭鼠和释放狐狸等生物治理技术持续控制害鼠数量;在“无鼠害示范区”做好灭鼠扫残工作,同时结合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围栏封育、补播牧草等措施,消灭害鼠的栖息环境,建立草原生物灾害治理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可持续治理。
摘自:新疆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