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9527的身份
第一次见到绵羊9527是2011年4月12日11时30分,当时它在乌鲁木齐市河滩北路60号华凌畜牧基地的10号羊圈里,它和许多羊挤在一起,那时我还不知道它叫9527。
绵羊9527是一只普通的羊,它所在的羊群和别的羊群不一样,它们的左耳上都佩戴着一个黄色的塑料耳标,每一个耳标上都印有一个单独的二维码。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动物检疫所的检疫员艾力尔江说,这个耳标又叫RFID技术,通过RFID动物标志(电子耳标)二维码二合一识读器等终端设备,可实时监管牲畜从出生、养殖到屠宰的全过程(含生产信息和执法信息)。
检疫员艾力尔江一把拽过9527,拿出一个PDA,对着它的耳标进行扫描。随后,PDA上出现了了一个15位的数字编码,这一串数字,就是它的身份编码,其中后四位为9527,自此,我给它起名绵羊9527。
拿着绵羊9527的身份编码回到华凌畜牧产业发展公司检疫办公室,该公司检疫员叶尔江打开了动物检疫追溯系统,绵羊9527的身份信息便全部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绵羊9527出生于2010年4月3日,如今刚满一岁,是一只羊的最佳出栏时间。
信息还显示,绵羊9527的出生地为昌吉市佃坝乡东沟村四区,出生时它的主人名字叫哈力克,是一位33岁的哈萨克族小伙子。
绵羊9527出生两个月时,昌吉市佃坝乡一位叫曾波的动物检疫员来到哈力克家,为它戴上了黄色的电子耳标,给了它一个身份,并为它做了第一次健康检疫。
对绵羊9527来说,有身份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要在耳朵上打一个耳洞,并且那个黄色的“耳环”,以羊的审美观来说并不美观。而有没有身份,对它来说并不重要,它只在乎每天有没有足够的青草吃。但一只有身份的羊,却会让人们在其变成羊肉卷端上餐桌大快朵颐时安心许多。
2010年8月12日,绵羊9527接受了检疫员曾波的第二次检疫,检疫项目是口蹄疫,检查结束时它还被注射了预防口蹄疫的疫苗。
2011年的2月23日,绵羊9527再次接受了口蹄疫免疫,这次的检疫员换成了一个美女,名叫杨秋霞。两次检疫结果显示,绵羊9527很健康。
在主人哈力克的细心喂养下,绵羊9527健康地长大了。
2011年3月,哈力克开始为绵羊9527以及它的同伴们找下一个主人,因为如果继续喂养下去,他就要赔钱了。
4月10日下午,绵羊9527和同伴们坐上了一辆尾号为243的卡车,向乌鲁木齐出发。一路上,主人哈力克没少操心,因为从昌吉出发到乌鲁木齐,要办理动物产地检疫证明、运输工具消毒证明、防疫证、畜禽免疫卡(证明),即所谓的三证一卡。
当天晚上,绵羊9527终于到达乌鲁木齐,并住进了华凌畜牧产业发展公司。
活着时的烦恼
4月12日11时40分,华凌畜牧产业发展公司检疫员叶尔江拿着哈力克提供的三证一卡,和绵羊9527的电子耳标信息进行了核对,证明了哈力克提供的三证一卡的信息都是真实有效的。
华凌畜牧产业发展公司总经理王玉江说,如果哈力克提供的三证一卡信息和绵羊9527电子耳标的信息不匹配,绵羊9527是不能进入市场的。普通的检疫信息都是手工记录,很容易造假,如今年3·15曝光的双汇健美猪,就是因为把关不严、检疫手续造假而流入企业的,电子耳标记录可以避免造假。但是如今像绵羊9527一样佩戴电子耳标的羊并不多,大多数羊还是靠手工来记录检疫信息。
王玉江说,我国动物养殖以农村散养为主,分布广,数量大,新疆也不例外,要想溯源体系产生效果,就必须具有大局观,全区一盘棋。
在乌鲁木齐市场上销售的羊肉,大约有70%以上通过华凌牛羊肉市场进行流通。
“这些羊来自全疆各地,但是像绵羊9527一样佩戴电子耳标的羊并不多,很多羊来到公司后我们只能检查其三证一卡,至于是否真实,我们也无从查证。”王玉江说。
追溯系统主要通过电子耳标申购与发放管理、动物生命周期全程监管、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这三方面的管理流程来实现。三大系统既紧密衔接,又相互独立,构成从耳标生产、配发,到动物饲养、流通,再到动物屠宰、动物产品销售全程监管追溯体系。因此,溯源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全面布局。
曾有多年牧场生活经验的叶尔江说,在牧场给羊戴耳标是件很困难的事,基层的动物检疫人员少,牧民居住也很分散,而羊又是以万(只)计算的,所以耳标的佩戴率一直很低。
乌鲁木齐畜牧局曾在2010年统计过乌鲁木齐市场上牛羊的耳标佩戴率:电子耳标的佩戴率不足30%,有时仅有百分之十几。而有些羊即使佩戴了,但因为牧区的检疫员不会使用电脑,没有将羊的信息记录在耳标内,电子耳标也就没有发挥其作用。
虽然来到了大城市,但绵羊9527的心情很郁闷,因为自从离开了哈力克家的羊圈,它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了。
此时,绵羊9527还不知道,进入这个大羊圈,就意味着它的生命只有不足24小时了。
华凌畜牧公司检疫员叶尔江说,绵羊9527在被宰杀之前还要停食静养12小时,宰前停水3小时进行观察。
在这几小时里,绵羊9527 还要经过尿检、药检等6项检查,目的是为了查清绵羊9527是否吃过瘦肉精,服用的兽药是否超标。
11时45分,检疫员叶尔江在核对完三证一卡的信息后发放了准宰通知,绵羊9527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死后的安心
3个小时后,当我再见到绵羊9527时它已经失去了生命,而戴在它左耳上的那枚电子耳标也完成了使命被摘了下来, 但是绵羊9527依旧是一只有身份的羊。取代黄色耳标的是一串条形码,它贴在了绵羊9527的胴体上。
乌鲁木齐米东区动物检疫所检疫员艾力尔江又来了,他再一次对绵羊9527进行了检疫,事实证明,绵羊9527从生到死都是健康的。
这次检疫信息,再一次被录入信息库,至此,绵羊9527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信息,包括出生地、主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检疫人员姓名、检疫时间等都记录在了信息库中。而这些信息,最终将上传至今年4月6日启动的新疆畜牧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上。
自治区畜牧厅党组书记张志恒介绍说,新疆畜牧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是基于现代互联网具有物联网特征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建立畜牧管理、兽医管理、畜产品管理等子系统,具备对畜禽良种、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屠宰加工、生鲜乳收购、兽医饲料、畜产品安全、草原生态建设及补偿机制等环节实施动态监管的功能。
通过该平台,能实现畜牧业从草场、棚圈到餐桌的监控体系,实现对动物养殖及动物产品质量的全程有效监管和追踪溯源,确保动物产品安全。
对于该平台,自治区副主席钱智评价说,牧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不仅将推动我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更重要是要保障食品安全。新疆畜牧业已经不局限于养畜、宰畜、卖畜,它完全是一个由现代科技导入的现代畜牧业,把现代科技和市场开拓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打造新疆畜品牌,“我们不能像双汇一样,一个打造了几十年的品牌,一夜之间就垮台了”。
4月13日,经过排酸的绵羊9527再一次更换了主人,新主人名叫阿里木,他已经在华凌牛羊肉批发市场10号摊位上做了多年的生意。绵羊9527的胴体上,依旧挂着那个叫做“条形码”的身份牌。
也有许多羊和绵羊9527有着不同的命运。按照身体部位的不同,它们被分割成许多份,如前腿肉、后腿肉,或者制成羊肉卷等,但每一份上仍贴着它的身份条码。
如果消费者想知道它们的身份,只需通过短信、电话,或者上网输入它们的编号,就可以了解到它所有的信息,如主人是谁,生日哪天,检疫员是谁?
搞自:新疆天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