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上午,自治区副主席钱智一行视察新疆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一期试点项目建设单位。自治区副主席钱智一行在自治区畜牧厅党组书记张志恒、厅长沙尔合提.阿汗等领导陪同下视察华凌畜牧产业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屠宰线。
加快我区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进程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新疆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畜牧业管理效能,实现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服务,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和自治区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我区加强畜牧业生产管理及畜产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经畜牧厅党组研究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我们开展了“新疆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新疆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总体框架和建设目标
1、总体思路
信息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和服务手段,构建在畜牧业管理工程中的动态实时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科学决策、预警及风险控制、应急指挥、法律宣传、技术推广、专家咨询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动物养殖及动物产品质量的全程有效监管和追踪溯源,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提高科学决策和服务水平。
2、主要内容和目标
信息平台旨在建立一套针对我区畜牧业管理、基于现代互联网、具有物联网特征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总系统应用平台、业务管理子系统、数据中心、指挥中心”。
——建立包含畜牧管理、兽医管理、草原管理、畜产品监管、应急指挥、信息服务和政务管理等子系统的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统一登录、数据交换与共享、业务协同的网络、相关硬件和软件环境研发、集成、整合,具备对畜禽良种、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屠宰加工、生鲜乳收购、草原生态建设及补偿机制、牧民定居、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动态监管的功能。
——建设自治区畜牧业数据中心和4个专业数据库,以及15个地州市级数据中心,通达各县(市、区)、乡(镇、场)的数据传输软硬件环境,实现生产、监管等业务数据的传输、汇集、分析和保障数据安全。
——建设基于政府专网的自治区级畜牧业应急指挥中心和地州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开展突发事件管理的风险评估、预警分析、危机处理、指挥调度。
二、试点工作总体情况
1、试点工作的组织
为使信息平台建设顺利进行,畜牧厅专门成立了由厅党组书记张志恒同志亲自挂帅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厅系统抽调专门力量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依据我区畜牧业信息化现有基础和建设需求,经过反复观摩调查和研究分析,确定了“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及“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信息平台建设原则,根据农业部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养殖档案和畜禽标识可追溯系统”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了以可追溯体系建设为主线,以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管理、奶业监管和牲畜屠宰监管为重点的“新疆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同时开展自治区畜牧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研究与编制工作。自治区财政厅对信息平台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启动试点工作。
2、试点任务
经畜牧厅党组研究同意,我们于2010年9月下达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参试各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同深圳鼎识科技公司、北京玖方大通科技公司、新疆联通公司确定了合作关系,签订了合同及相关协议。
(1) 昌吉州畜牧兽医局承担“昌吉州畜牧业综合信息应用平台”试点工作。
——开展自治区、昌吉州两级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需求分析、符合农业部和自治区畜牧厅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包含各子系统)设计与系统软件配置、基于GIS环境的业务软件开发、集成,技术标准制定,数据库建设,应用示范,人员培训。
——重点开展动物标识与疫病可追溯子系统软件二次开发、硬件建设、应用。
——实现动物标识与疫病可追溯子系统、奶业监管子系统、屠宰监管子系统技术协议与标准化对接。
——配合奶业监管子系统、屠宰监管子系统在昌吉州的选点及试点。实现与农业部对应业务系统的对接。
——完成昌吉州畜牧业信息化管理数据库、指挥中心建设,具备数据、应用软件支撑和演示能力。
——实现州级横向、与畜牧厅双向、与县级双向信息采集、传输、分析的软件、硬件建设。
(2) 呼图壁种牛场承担“乳业监管子系统”试点工作。
——完成符合农业部和自治区畜牧厅管理要求、可供推广的奶业监管子系统需求分析、软件开发、应用示范、人员培训。
——实现与现有可追溯系统(含电子耳标和二维码耳标)、养殖档案信息系统等基础信息和软件环境的技术与标准对接。
——开展企业和昌吉州选定奶站的试点。
——实现与昌吉州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对接,保证数据采集、双向传输、分析处理符合系统统一的技术标准。
——完成企业从奶牛管理-生鲜乳收购-乳制品加工-上市完整的信息交换、信息化管理系统,具备数字化、可视化监控的能力。
(3) 华凌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屠宰加工管理子系统”试点工作。
——完成符合推广应用要求的屠宰加工管理子系统需求分析、软件开发、集成、应用示范、人员培训。
——实现与昌吉州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对接,保证数据采集、双向传输、分析处理符合系统统一的技术协议和标准。
——配合昌吉州完成昌吉州选定屠宰场的试点。
——完成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畜产品展示大厅具备数字化、可视化监控的能力。
(4) 畜牧厅信息中心承担“自治区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综合试点工作。
——完成能够保障试点工作需要的硬件和系统软件采购、安装调试、集成、运行维护。
——会同技术支持方、昌吉州及各子系统参试单位,开展自治区级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系统与各子系统框架构建、集成、测试。
——配合技术支持方制定技术规程、应用手册、系统管理办法和组织培训。
3、试点工作完成情况及效果
——完成了自治区畜牧厅与昌吉州的网络及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昌吉州畜牧兽医局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作。信息平台总体框架设计基本满足我区畜牧业务工作需求,实现了信息平台数据应用、存储及数据交互等技术的标准化。初步形成了以数据获取、整合、综合分析为核心,面向决策支持和公众服务的能力。系统具有技术先进、组网灵活、模块化升级、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功能强大、智能化、分布式管理、方便易用、价格适中等特点。
——完成了信息平台安全管理与应用层的安全管理设计,建立了统一密钥和密码双重认证管理机制,保障了数据即时、准确、安全。
——完成了昌吉州“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总体框架设计、硬件采购、软件研发、集成调试,初步实现昌吉州试点范围内动物防疫管理、奶业监管、屠宰监管三个子系统在信息平台的运行。具备视频监控、数据实时传输、地理信息支持、统计分析、视频会议、指挥协同管理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环境的运行能力。
——实现了动物标识可追溯系统与农业部系统的技术对接,视频监控的远程接口、屠宰加工场的数据传输接口,奶业监管的数据接口,具备动物防疫、检疫、运输、交易、屠宰各监管环节的追溯管理能力。
——构建了现代化牲畜屠宰和手工屠宰信息化监管模式,完成了视频监控、动物标识二维码转换条形码、智能识读设备、热敏打印机、电子出证等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了从动物入场检疫、准宰、屠宰、分割、成品检疫、产品流向的全程监督追溯管理。
——构建了生鲜乳监管动物二维码标识、RFID、智能管理资质卡、智能识读设备、视频监控、3G、自动秤量、牛奶质量检测设备专用接口等物联网技术,形成了对不同形态奶站的监管模式,奶业生产与监督机构管理、收购管理、运输管理、加工管理、销售管理、行政监督管理、育种评估、养殖场管理等各个环节已形成有效链接,初步具备全面记录、识别、监控分析奶业生产过程和可追溯能力。
——编制了技术文档、培训手册。各试点单位开展了第一轮信息平台操作技能培训。
——初步完成了自治区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规划。
目前,“信息平台”试点已基本完成开发任务并上线试运行。
摘自新疆畜牧信息网